Pages

Saturday, September 21, 2013

家債增速超越經濟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單是文字構造,就可分成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六種法則,但我們在使用文字的時候,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其誕生背後的故事。就好比“債”字,我國國債、家債、卡債等問題陳出不窮,“債”字堪稱近年使用次數最多的單字,但“債”字背後的涵義又有多少人知道?
“債”本念“責”,涵義是催促還錢,但隨著本義消失後,“責”的篆文再加“人”(催還的借主)另造“債”用以表達使用荊條鞭打,逼迫償還所欠的錢財之義,其實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無奈在誠信缺失的當下,欠債不還或根本還不起卻已成為社會常態。
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我國家庭負債問題日趨惡化,民眾該如何擺脫債務的枷鎖,重過無債一身輕的日子?《投資致富》將透過清債時代系列報導,為你一一剖析債從何來到債該何去的點點滴滴。
人說,國家國家,一個“國”是由上千至萬以上的“家”堆砌而成,因此如果“家”癱了,“國”還存在嗎?
猶記數年前,大馬國債居高不下,或是國家會否走向破產,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但風水輪流轉,數年光陰過去,大馬國債已逐年下跌受控,相反當年在大肆議論國家會否陷入破產的人們,現在已成為國家領導者頭痛的潛在“破產”對象!
我國家債問題嚴重已不是秘密,但過去幾年,經濟學家、部長們甚至是國家銀行都以“家債未達警戒水平”的話來安慰大眾,可是醜婦總需見家翁,只是想不到情況會是如此的不堪入目。
馬銀行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家庭債務增速超越國內生產總值(GDP),成為值得眾人憂慮的問題,若監管單位不儘早出手干預,其佔GDP比重將持續飆升。
“若以實際GDP平均每年增長7.5%,而家債按年走揚11%來計算,家債佔GDP比重將在2018年達到97%的高位。”
在過去4年,大馬家債以複合年均(CAGR)11.5%的速度擴張,從2008年的4千650億令吉增長至2012年杪的7千630億令吉,並在今年3月杪進一步擴大至7千840億令吉,相等於年均增幅11%。
佔GDP比重約82.9%
若以佔GDP比重來看,家債規模從2008年的60.4%擴大至2013年3月杪的82.9%。
根據司爾亞司數據信息有限公司(CEIC)數據,大馬家債佔GDP比重在亞洲國家排名僅次韓國(91%),是區域國家最高之一,但仍比澳洲(113%)、紐西蘭(91%)、加拿大(92%)和英國(99%)等發達國家為低。
每賺1令吉
43仙還債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亞洲國家企業和家庭債務擴張速度比政府債務增速更為顯著,其中大馬、泰國和中國政府、非金融機構和家庭債務總和已超過GDP的150%比重,突顯國內家債問題的嚴重性。
大馬評級“中等風險”
渣打銀行報告顯示,雖然大馬槓桿情況相對健康,但仍給予大馬“中等風險”評級,主要是隨著全球流動性趨強,未來政府調控居高不下的槓桿水平空間日益收窄。
“若利率持續提昇、家庭收入增長放緩,還是出現產業價格的下滑,都將令家庭領域或產業貸款可持續性風險倍增。”
數據顯示,大馬家庭債務佔年收入的182%,相比之下,泰國比例僅為95%,而隨著貸款增速持續超越收入,為大馬家庭債務可持續性發展帶來風險,其中儘管GDP持續穩定增長,但人均收入與房價比自2010年開始走下坡。
看到家債佔GDP比重不斷攀升,經濟學家自然對此感到憂慮,畢竟任何國家有這樣高的家庭債務水平,都可能在利率上調時面對問題。
“雖然這不至於導致許多人陷入破產狀態,但卻有一段痛苦轉型期。”
經濟學家指出,家庭債務高達83%,加上43%的償債率(Debt Repayment Ratio),顯示國內家庭債務管理並不好。
“以43%償債率來看,意味著貸款者每賺1令吉,其中43仙將用來償還債務,遠比理想的三分之一比重為高。”
打債成效不彰國內家債問題嚴重,國行怎麼可能對此掉以輕心,國行在過去數年已幾度出手對家庭放貸政策進行微調,並不斷在正式文告中向市場發出調控警告,只是市場對此反應並不大,成效也平平。
國行在短短3年內幾度出手,政策幾乎涵蓋產業、信用卡、車貸等各個層面,其中包括第三間房屋的抵押貸款上限為70%、信用卡申請新指南、負責任貸款指南、車貸不超過9年等。
國行不只出手,同時也在《2012金融穩定與支付系統年報》開金口表示,雖然整體銀行業仍可良好應對外圍衝擊,信貸風險也將透過良好風險管理等進行控制,但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和放貸活動擴張,以及低收入家庭高槓桿比等問題都是該行持續緊密關注的關鍵環節。
將與其他監管單位更好合作
“我們將與其他相關監管單位更好的合作,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將管理日趨脆弱的低收入家庭的風險來源。”
此外,報告指出,新金融服務法令將進一步強化國行在早期和更廣泛解決金融穩定性風險能力,並授予國行權力對早前未受監管的機構進行監督,以保全整體市場的穩定性。
當中,零售放貸市場競爭持續高企,因此需要對此加緊監管,特別是金融機構們是否有效執行負責任貸款指南、銀行風險胃納和風險定價等層面。
國行今年重點監管環節
以下為國行在2013年的重點監管環節:
●監管家庭領域槓桿、住宅產業價格和辦公空間供應情況等發展;
●監管金融機構的承擔風險活動變化,重點放在借貸標準、風險定價和估值實踐,以及對消費者負責任等層面;
●繼續評估NBFI涉足放寬家庭領域貸款的規模和範圍;
●繼續與國內其他監督機構合作,以解決NBFI涉足活動風險,並強化場外交易市場(Over the Counter)衍生曝露程度的透明度框架,以及加強國內風險管理架構。
家債每年增近20%
雖然國行手口並出,但調控家債成效卻令人不甚滿意,因此國行近期決定加重力度,宣佈落實包括提供個人貸款最高期限為10年;提供給購買住宅和非住宅產業的融資,最高期限為35年,以及禁止提供事先獲准的個人融資產品在內的3項新措施,希望能成功抑制家債,從而進一步加強家庭領域的財務穩健度。。
國行總裁丹斯里潔蒂表示,目前大馬家債居GDP的比重高達83%,是區域國家最高水平,更令人關注的是大馬家債成長迅速,每年增幅近20%,是不健康的現象,新措施旨在避免家庭過度負債,以及重新加強主要貸款提供機構的負責任借貸作業標準。
其實,國行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確保大馬家庭不要過度舉債,大馬經濟平均增速為4至6%,但家債平均增幅達13%,後者升勢明顯過快,家債增幅應與GDP及收入相符。
家債近5年平均成長率12%
大馬家債近5年平均年成長率為12%,雖然這得到正面收入和就業狀況的支持,但國行認為,最近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未照顧到顧客長期利益情況有成長的趨勢,其中包括提供長達45年的房屋貸款和25年的個人融資。
“雖然這可降低每月償債額,但長期而言將增加家庭的負擔,這種銀行作業方式令家債大增以及令此領域更易受創。”
提供財務教育
潔蒂強調,為了加強大馬家庭具負責任的債務管理,國行將全力為各領域提供財務教育,包括年輕一族和首次購屋者。
至於國行希望看到家債降低至何等水平時,潔蒂說,關鍵在於借貸家庭的財務負擔能力,如果他們有能力負擔,就應可取得貸款,若財力不足,就應選擇租房子或搭公共交通。
“大馬家庭並不是高度負債,但如果不出手解決,問題將會惡化,如果家債佔GDP比重突破90%將響起警鐘,預料新措施可令家債占GDP比重回降至70至80%水平。”
呆賬改善
償債能力維持

因房屋貸款而陷入破產的人數,在短短5年內暴增了294.14%。雖然家債不斷攀升,但國行數據指出,自2011年起家債償還已超過借貸發款,同時整體家債未履約比率也進一步改善至1.5%(2011年為1.8%),意味著即使所有貸款都違約,銀行需承擔約61億令吉虧損,但即使違約加倍至122億令吉也仍在銀行的資本緩衝(約達800億令吉)水平內。
償還信用卡等債務能力續攀
更有調查顯示,雖然家庭債務持續提昇,但大馬人償還信用卡等債務能力也持續攀升,呆賬率從2007年的20.9%,持續下滑至2012年的4.7%。
不過,《2012金融穩定與支付系統年報》指出,2012年向信貸咨詢與債務管理機構(AKPK)等信貸顧問和債務管理機構求助的借貸者按年增長13%,其中向AKPK求助的3萬5千825名借貸者中,高達1萬6千137人或45%人士需要透過其債務管理計劃進行進一步協助。
當中,多達66%參與債務管理計劃的人士,每月收入為3千令吉或以下,因此隨著NBFI放貸活動持續增長,AKPK正探討將債務管理和諮詢服務擴大至NBFI的借貸者。
大馬報窮局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破產案件從2011年的1萬9千167宗,增長408宗或2.13%至1萬9千575宗;若從2007年算起,大馬破產人數在短短5年內大增47.87%或6千337宗,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逾9%。
因房貸破產人數5年暴增294%
其中男性破產人數最多,從2007年的9千446人增至2012年的1萬3千436人,而女性人數則從3千792人走揚至5千731人。
破產原因方面,2011年汽車貸款以5千137宗名列榜首,佔總破產數量的26.8%,而房屋貸款和個人貸款則以4千576宗和3千168宗緊追在後,比重為23.87%和16.5%。
不過,若以增速來看,因房屋貸款而陷入破產的人數在短短5年內暴增了294.14%,遠遠比車貸的69.26%和個人貸款的122.31%增速為快,顯示房貸似乎是拖累家債惡化的主因。
結語:
國行幾度出手打家債成效都不大,未來打壓家債政策應著重在甚麼地方呢?是甚麼導致我國家債在短短數年內暴增呢?這些疑問將在未來篇幅為您一一解讀。(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