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 2013

[转帖] 亚洲金融风暴重临?

有一说法:“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为起点,欧债危机为中场,新兴经济体崩溃为终点。”

美国联储局6月释出紧缩量化宽松政策的动向,外资纷纷回撤资金,新兴市场首当其冲,经历大规模的资金外逃。

屋漏偏逢连夜雨,“双印”等新兴国家经济基本面频敲警钟,来往账项恶化情况导致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股汇市齐齐重挫,日日刷新低点记录。

新兴市场一时间从“宠儿”变成“毒药”,特别是曾在1997年经历惨痛经验的东南亚国家,是否会再爆发新一轮金融风暴,成了全球的焦点。

金融风暴Yes or No?

从2008年开始,美欧国家陆续陷入困境,由中国和印度领军的亚洲新兴市场,一度成了人人口中的“救世主”。

于是,先进国刺激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大笔热钱,纷纷流入亚洲,新兴国一时风头无两。

花无百日红,情势在短短数年间大逆转,欧美国家如今迈向复苏步伐,亚洲新兴国家则可能陷入另一场风暴。

资金外逃、贸易收支基本面恶化,再加上中东战争一触即发,投资者信心受损,亚洲金融风暴历史会否再度重演?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是亚太国家永远的疼,至今仍令投资者谈之色变。

这些年来,亚洲国家频频强化经济基本面,甚至在美国爆发次级房贷风暴、欧洲陷入债务危机之际,除了出口市场遭受冲击之外,内需的强稳和外资的流入,让东南亚国家成为全球的“避险”天堂。

事实上,稍有远见的人在早几年已频频抗议,先进国的“超宽松经济政策”促使大量热钱流入亚太新兴国家中,在未来的某一天将引发庞大的撤资冲击。

从过去2至3个月发生的情况来看,看来“这未来的某一天”已在不远处。

随着美国联储局在今年6月时,多番暗示将会收紧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后,亚太国家即开始面临资金外逃情况,过去几年享有大量热钱的东南亚国家,受挫程度更是严重。

双赤字袭击新兴国

外资大规模撤离,欧美国家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未能振作出口市场,加上中国经济放缓,已为亚太新兴国家的前景笼罩一层阴影。

不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基本面。

新兴国家为克服外围经济不景而大量举债,而外需减少、出口下滑却造成经济风险,促使“双赤字”危机加剧。

其中,有“双印”之称的印尼和印度,都已陷入来往账项赤字的窘境,其他如大马、菲律宾等国的来往账项盈余也处于收窄之势。

再来,美国是否将对叙利亚发动军事行动,更吓坏了本来已精神紧绷的投资情绪,紧绷的线“叭”一声断了,全部人顿时陷入慌乱,更是忧虑金融风暴的再度莅临。

货币续贬值引发大危机

对于亚太区是否将爆发由新兴经济体“领衔”的新一轮金融风暴,目前争论虽多,却没有人能说得准。

有者表示,如今亚太国家的基本面相对1997年时来得稳健,且货币多数处于自由浮动,外资的大笔撤资只是“正常化”到热钱流入前的水平。

但也有者担忧,若是货币持续贬值,则将促使万物涨价,后果不堪设想。

抑或是,新兴国家因无法承受货币大幅贬值、资本外流加剧的情况,很大可能抛售美元储备资产扶持本币,一旦耗尽外汇储备,经济基本面将面临崩溃。

何定义金融风暴?

根据维基百科,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这些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量。

常常随金融风暴而来的信用紧缩,是一种货币需求快速增长大于货币供给的状况,股市暴跌有时也是一种金融危机。

以亚洲金融风暴为例,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货币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

新兴股汇齐震荡

世事总是那么矛盾,美国因经济不景而祭出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政策,如今情况转好要停止刺激政策,却引发许多人反弹。

不管想不想面对,联储局停止购债始终会来到,外资撤离将成为既定事实,但在间中不排除诱发新危机产生的可能。

过去3个月来,亚洲新兴股汇市,绝对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其中,又以东南亚至印度的国家最为惨烈,股汇市齐齐大幅下调。

泰国、印尼、大马和菲律宾这4个主要东南亚新兴市场,近期的跌幅更是直接抹杀上半年的涨幅,今年至今波动纷纷呈现跌势。

股市方面,以泰国和印尼跌幅最大,过去3个月的跌幅超过20%,菲律宾的跌幅也高达19%,而因政治不稳定因素已稍微消除的马股,5.07%的跌幅相对较小。

将目光转向汇市,印尼盾兑美元贬值达13%,泰铢和令吉虽贬值未超10%,但也分别处于9.33%和8.7%的高端,比索亦贬值8%。

不过,印度卢比“凄惨”程度,较东南亚货币严重许多,贬值幅度达21%!



【风暴再席卷】

⊙联储局拟退场

G20与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曾点出,美元的全球中心货币地位,导致联储局的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具有溢出效应。

回顾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到90年代的墨西哥危机和亚洲金融风暴,都发生在美国持续紧缩货币政策之后。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联储局开始大举购买美国国债,推升国债价格、降低殖利率,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更祭出每月850亿美元的大规模购债,同时促使美国大笔资金流入新兴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联储局资产负债表已经扩张到3.5兆美元,从减少购债规模,到资产负债表逐渐回缩,张其佐认为,这将引领中长期的资本流向逆转和利率上升,不排除触发新金融风暴的可能。

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所提供的数据,今年至今已有接近950亿美元流入美国股票的交易型指数基金(ETF),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交易基金则流出84亿美元。

美国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截至8月18日当周,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在过去12周内,第八次出现资金净流出。

⊙美股大跌牵制

侨丰投资银行抽佣经纪洪正聪指出,美国经济虽然已在复苏进程中,但后遗症却难以判断。

“美国如今是靠虚假金融增长撑场,但许多地方政府仍存在高公债问题,没有偿还能力。”

洪正聪表示,这可能会出现信贷泡沫情况,进而影响美国股市,而偏偏全球都必须看美国股市的脸色。

他称,美股跌破1万4500点的关键扶持水平,将导致整个市场崩溃,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风暴。

“现在还只是一个开端,未来一、两个月极为重要,胥视美国如何防止崩溃。”

⊙叙利亚战争一触即发

叙利亚并非主要产油国,这些年在美国和欧盟的制裁下,自2011年来已未在出口任何原油,但为何美国为首的国家可能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会造成人心惶惶?

这是因为叙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接近许多世界原油运输管道和海上航线,加上伊朗已成为该国的坚实盟友,一旦开战恐怕会扩大到整个中东区域。

国际分析员普遍预期,开战后油价至少将冲上每桶120美元,若情势恶化,恐飙涨至150美元。高油价停留时间越长,对全球经济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将更大。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更指出,一旦武装事件蔓延到沙地阿拉伯或伊拉克,则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伊国南部每日200万桶原油出口将被迫中断。

⊙货币节节败退

对于会否再爆发另一轮金融风暴,InterPacific研究主管冯廷秀认为,货币贬值趋势将会是其中关键因素。

“若是货币持续贬值,最糟糕的情况将会发生,因为货币贬值意味着许多物价也会跟着上扬,包括食品、进口品、原料等等。”

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亦是金融风暴定义的条件之一。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指出,若汇率持续大幅贬值,再加上资本外流加剧,新兴国家可能抛售美元储备资产支撑本币。

“随着长期资本净流入局面的改变,新兴货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意味着央行采取干预本币贬值的政策操作空间越来越小。一旦他们大规模抛售美元,可能更快耗尽外汇储备,加剧资本外流。”

⊙新兴国双赤魔现

除了联储局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场的外部打击,包括“双印”在内的新兴国家,更遭受“双赤字”的内部致命伤,才导致资金外逃速度加剧。

所谓的“双赤字”,指的是财政和来往账项赤字,也就是国家债务和贸易活动的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曾指出,要判断新兴市场是否会再陷金融危机,取决于这些国家靠借债支撑进口的失衡程度有多大,还有债务规模有多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新兴经济体平均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接近40%。

联昌国际投资银行经济研究部总监李兴裕也指出,除日本外10大亚洲经济体,今年合计来往账项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继续收窄至1.9%,进一步推高资本外逃和财政压力。以印度为例,2012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5.3%,国际收支亦不断恶化,截至3月杪,来往账项赤字规模高达181亿美元,加剧国家偿付风险,打击卢比表现。



【风暴不重演】

■浮动汇率降低压力

《华尔街日报》美元指数联合创立人席格纳瑞拉表示,目前市场的反应,较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际来得温和。

“这因为当时许多亚洲货币钉住美元,如今却是自由浮动。1997年7月时,泰国央行被迫让泰铢自由波动后,在短短4个月内贬值40%。”

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史瓦慈也认同此论点,称固定汇率制度很难抵御投机者的狙击。

“虽然在自由浮动下汇率贬值很大,在短期内造成投资者和商界不安,但中期来看却可降低经济压力,让商品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促使本地消费者减少进口。”

同时,央行也能保存外汇储备,用于支付进口款项和偿还外债。

■外储15年翻倍

不认为亚洲金融风暴再度重演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亚洲央行在吸取教训后,如今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较1997年更为充实。

艾芬投资银行经济学家陈秋隆表示,以大马为例,在1997年时外汇储备约600至700亿美元,如今外汇储备已达1400亿美元。

史瓦慈也至,泰国在1997年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援助时,外汇储备几乎为零,如今也有1600亿美元的规模,备受“双赤字”打击的印度,则达2540亿美元。

“不仅如此,如今亚洲国家的透明度更高,固定公布详细的外汇储备数据和银行不良贷款数据,不像泰国在1997年时掩盖在外汇远期市场下注300亿美元交易,让国际货币基金也感到震惊。”

■外债来往账平衡

虽然高举债和来往账项盈余收窄或赤字,在近期成了新兴国家的“软肋”,但基本实力比起90年代已来得更强。

1995年时,大马来往账项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越南13%;1996年时,印尼占3%、韩国和菲律宾为4%,泰国为8%。

史瓦慈指出,虽然这些国家过去几年举债攀高,但多数债务以本币为主,损害程度较轻。

“1997年金融风暴前的3年中,香港、印度、印尼、韩国、菲律宾和泰国,都出现大量来往账项赤字,但今天许多国家都处于盈余状态,虽然印度和印尼情势较坏,但问题的扩散面相对1997年要小得多。”

大马评估机构(RAM)首席经济学家姚金龙也强调,虽然如今情况较1997年来得好,但这些国家也必须想办法拉低来往账项赤字,以降低风险。

“我们预见下半年待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后,出口将会再扩张,届时可进一步强化亚洲新兴国家出口表现。”

■资金外逃属短期

姚金龙和资深高级经济学家白文春均认为,目前资金外流仅是短期现象,不至于引发整个亚洲再次陷入金融危机中。

白文春解释,之前东南亚频抱怨国际游资太多,造成股市、房地产等价格频频上涨。

“我会称目前的情况是泡沫崩溃,回撤到之前的情况。”

姚金龙表示,对于那些过度依赖外资的国家来说,必然将痛苦上一段日子。

他们不约而同认为,这场短期的“外资撤离潮”,将会维持到联储局停止量化宽松政策,且盼下月中联储局会议结果能否稍微拯救低迷的市场情绪。

【全球唇亡齿寒】

9月两大盛事———G20峰会和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将会是此次危机的关注焦点之一。

人们盼望在联储局会议中,获取更多购债策略的动向与消息,而G20峰会则会被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的平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黄薇表示,今天世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委实唇亡齿寒、相互依存,不存在隔岸观火的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发达国家复苏乏力,新兴经济表现抢眼;但事实证明,只有新兴经济体表现良好也无法拯救全球经济,发达国经济发展不起来也是大问题。”

“就像今天,一旦新兴经济体出现问题,发达国也必然受到影响。”

source : http://www.nanyang.com/node/560885?tid=69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